正观综合智财资本
困在手机里的孩子,困境可能在手机之外
近日,湖南长郡中学高考生小凯被父母“扫地出门”,引发关注。据报道,小凯曾为尖子生,因沉迷玩手机翘课、成绩下滑,高考物理类仅考575分,还因为父母没收手机,在家里打砸家具,甚至写遗书威胁家长。失望的父母换了家门密码,切断了小凯生活来源。
▲尖子生小凯被父母扫地出门。图/网络视频截图
北京晚报: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
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可以理解,只是不管孩子过错多大,发起“冷战”、施起“家法”,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。把成绩不理想完全归咎于手机,也未必公允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小凯缺乏自控力沉迷手机,不愿意暑期打工与父母顶撞智财资本,有孩子不成熟乃至叛逆的一面,有没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?
面对575分的高考成绩,共同筹划未来远比“扫地出门”更为理性。“冷战”未必能化解孩子与家长的隔阂,还可能将僵持关系推向白热化,岂不与望子成龙的初衷背道而驰?“扫地出门”式的为难,还可能让孩子面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,家长又于心何忍?
红星新闻:求助无门只会让孩子封闭心门
家长的决绝看似铁了心,实则是长期教育失效的无奈爆发。扫地出门,难以让孩子触底反弹;求助无门,只会让孩子封闭心门。不带压迫感的陪伴,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力量,激发他们心底的自驱力和自律。
当父母不再用“你应该”来框定孩子,转向问“你想要”鼓励自主和创造性,桎梏亲子关系的枷锁才会被打破,回归情感联结的本心。
新京报:教育这事儿急不得也急不来
有心理学家说得好,“孩子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,只会成为你嘴里的样子。”当父母天天念叨“考不上985就完了”,孩子要么承受压力,要么学会用谎言应付。最让小凯难受的可能不是其不太理想的考试分数,而是父母关门前说的那句“你高中三年怎么没想过我们的承受能力”。这话暴露了当下一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——父母把自己的付出当成施压的“筹码”。
教育这事儿,急不得,也急不来。它需要的是耐心、理解、尊重。只有这样,家庭教育才能成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舞台,而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博弈。
上观新闻:家庭教育困境需多方合力解决
小凯的故事,折射出了万千家庭的教育困境。父母不是教育专家,面对孩子在青春期复杂的心理变化、网络时代的诱惑冲击与自身的期望时,他们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做,只能通过极端的“惩罚”方式,希望孩子迷途知返。
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,单靠父母和孩子“自力更生”,实在太难了,需要让有效、可及的专业服务及时介入——学校可以建立更有效的预警机制和沟通渠道,在苗头不对时就提供支持或转介;社区也可以搭把手,提供公益或普惠性质的家庭关系调解服务。相关部门更应牵头推动建立更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,让像小凯家这样在痛苦迷茫中挣扎的家庭,知道“该去哪儿求助”。
(黄河评论信箱:zghhpl@163.com)智财资本
财富牛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